为什么生姜的每一个分支都这么健壮呢?

有这么一个典故,话说宰相刘罗锅有一次给乾隆皇帝送生日礼物,别人都送的很贵重的礼物,但刘罗锅却送一桶不规则的生姜(一桶江山)。

有这么一个典故,话说宰相刘罗锅有一次给乾隆皇帝送生日礼物,别人都送的很贵重的礼物,但刘罗锅却送一桶不规则的生姜(一桶江山)。
说明古人早就研究过生姜了,虽说他寓意不在本文的范围内。在听得到APP时,吴伯凡老师也讲过生姜,在文中,发现已经有哲学家把它升华成一个哲学概念,厉害呀!这个人叫德勒兹。这里我姑且不讨论哲学。我只想看看生姜的生长对我们的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发。
首先,生姜是没有固定形状的。或者说,你头脑中没有一个关于生姜的标准形象。但一堆生姜在那里,你一眼就能知道他是生姜,但每一个生姜的形态是不一样的。
其次,生姜是以中国根茎,在地下生长,生姜没有明确的生长层次,植物的根生长都是有层次的,有主有次,但生姜生长在地下,却没有主次,用哲学家德勒兹的话说就是反谱系的。
生姜反谱系,没有层次感。原因在哪里呢?它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获取能量的多样性,每一个环节都长的一样粗壮,每一个环节都能获取到足够的资源。它不靠阳光、雨露这些既定的资源。
至于你看了有没有感触,我反正是很惊讶!对于我们单独个人来说,有什么启发?
如果你过早的希望于争夺阳光和雨露,那么在未来可能会失去更多。
我们做技术也是这样,过早的追求完美的利益结构,会导致做的东西浮躁不堪,每一个功能都想做,且做了,就是关键时刻掉链子,得不到真正的利益。
我们做产品也是这样,产品总是设计的尽善尽美,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,在市场上被同类产品淹没。
想到这里,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业内有这么一个说法,腾讯所到之处,寸草不生。是因为,腾讯的企业形态就是一个大生姜,他没有指定的形态,但他就是什么都能做的很健壮。你还别不信,看看qq音乐,天天爱消除,雷霆战机这几款产品就知道了,微信也不是腾讯首创,在微信出来还有米聊呢!
想想确实可怕,腾讯的产品出来所向无敌,原有的生命形态统统被干掉。那么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该如何思想呢?
我们应该分析产品,最小化功能开发,拥抱用户,认真分析数据,吸收多个层面的信息给养。快速的开发出健壮的分支。正所谓开着火车换轮胎(不,火车轮胎,是铁轱辘)。至于如何分析,设计,这里不做阐述。后期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,接着写。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能做的功能做到尽善尽美,有能力做的让他更加有创造力。
生姜在产品开发层面,很像现在的敏捷迭代开发思路,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产品开发,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/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,分别完成,在此过程中产品一直处于可用状态。


参考文献
吴伯凡 《伯凡日志录》

相关文章